关于在全区开展“深化法律六进 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关于在全区开展“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榆林市营商环境突破年动员大会精神,打造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共榆林市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榆林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深化法律六进 优化营商环境》(榆普法办发〔2023〕1号)文件要求,区委普法办决定在全区开展“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现将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榆林市委“营商环境突破年”要求,以打造我区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企业、进门店、进乡村、进社区活动,形成心中有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为全力推动我区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推进招商引资、争资争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二、活动时间

从2023年4月开始,至12月底结束。

三、主要任务

(一)突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重要论述及来陕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部署要求,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观念。

(二)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阐释好关于民事活动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等基本原则,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便利交易流转、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引导全体公民养成自觉守法意识,为优化营商环境奠定基础。

(三)深入学习宣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有关优化营商环境、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知识产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民生保障、乡村振兴的法律法规,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四)深入学习有关国家安全和风险防控、惩治和预防犯罪、应对突发事件及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动更高水平平安榆阳、法治榆阳建设,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优化营商环境保驾护航。

(五)深入学习宣传区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中的法律法规,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四、活动措施

(一)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1、深入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抓好“关键少数”,充分发挥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压紧压实党政领导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将开展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党委(党组)书记点评法治工作、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重要内容。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积极举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法治专题培训、宣传讲座,执法单位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加强执法人员法治教育,提升依法执法、依法用权能力,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及时公示执法信息。组建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强化行政执法活动监督,认真履行重大事项决策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及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2、深入推进“法律进企业、进门店”。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防范法律风险,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主动联系走访民营企业,开展政策解读和“以案释法”法治宣讲、“法治体检”、法律援助等活动,中小微民营企业开启法律咨询绿色通道,积极服务企业发展,提振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信心。国有企业积极推进公司律师制度,坚持严厉打击侵犯企业及企业家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全力营造规范有序、公平正义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法律服务质效。

3、深入推进“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抓好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优化营商环境意识和能力。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完善和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施以村干部、村妇联执委、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退役军人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和动态管理,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和城乡社区依法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培育“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充分利用现有的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居民小区等阵地的基础上,继续开拓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村)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因地制宜打造融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于一体、体现公众需求和本地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集群,让群众在法治文化阵地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培育崇尚法治理念。推动法治文化阵地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将法治元素植入陕北民歌、陕北秧歌、陕北说书等艺术形式中,打造富有榆阳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继续创作推广法治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法治文化作品,利用网络直播等传播途径,实现法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充分利用“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以及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主题活动,向基层群众广泛传播“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

(三)营造浓厚宣传氛围,让优化营商环境宣传融入法治实践

积极组织参加以“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新时代有为政府”为主题的榆林市第二届法治文化节,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法治讲座、优化营商环境网络有奖知识问答等法治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实现全区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建设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为创新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提供更大支撑,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营造浓厚氛围。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普法宣传活动融入日常工作、法治实践,促进营商环境普法由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转变,增强群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

1、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普法融入公共法律服务全过程。持续加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向基层延伸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触角,在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调处矛盾纠纷、办理法律事务、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处理时,加强营商环境政策宣传,教育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为优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的普法氛围。

2、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普法融入政府规章制订过程。在政府规章、重要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过程中,通过解读法律问题、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法规,为优化营商环境扩大群众参与率。

3、坚持将优化营商环境普法融入执法、司法活动。加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运用中宣传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执法办案的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健全以案普法长效机制,使典型案(事)件依法解决的过程成为全民普法的公开课。在公检法办案过程中宣传、应用相关法律法规,为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保障。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区开展“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年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全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活动的组织实施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抓紧抓好,确保取得实效。

(二)狠抓任务落实。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区委普法办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活动的推动和检查指导工作,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根据区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落实普法职责。推动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在执法、管理、服务过程中,开展营商环境法治宣传。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把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纳入媒体公益宣传内容,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

(三)抓好统筹宣传。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将“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活动与中省市“八五”普法中期检查活动有机结合。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将“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宣传与业务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进行大力宣传,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全面展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为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良好氛围。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单位要认真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并将开展活动影像资料和“深化法律六进、优化营商环境”主题宣传活动开展情况统计表每月20日前报送区委普法办。

中共榆林市榆阳区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榆林市榆阳区司法局

2023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