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路街道专题访谈--扎实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访谈主题: 朝阳路街道专题访谈--扎实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访谈嘉宾: 段彦飞 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李飞霞 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尤双财 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流水沟村村支书

访谈时间: 2022-06-15

访谈简介: 2022-06-15 10:3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我们新一期的在线访谈。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挂念的“国之大事”。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18.70%。在“十四五”时期,中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养老难题亟待破解。面对这一共同社会难题,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近年来扎实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为基层养老提供了可行路径。

今天,我们演播室就为大家请到了三位嘉宾,在线和大家交流面对养老难题的创新实践。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他们分别是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段彦飞,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飞霞,榆阳区朝阳路街道办事处流水沟村村支书尤双财。

主持人: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形成的养老习惯,还是以居家养老为第一首选。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养老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都知道,在实际生活中,绝大部分的老人还是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那么如何让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的愿望呢?

(段彦飞)答: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但在咱们这里,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还是比较根深蒂固,很多老人不愿脱离生活了一辈子的“交际圈”和“亲友圈”,更乐于接受的是既入住养老院,又不离开“家”的养老服务形式,这其实就是社区养老的核心要素。

社区养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可以帮助实现老年人传统家庭养老观念的心理需求。第二,社区是老年人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老年人所熟悉的社会环境,在提供养老服务方面具有天然的地缘和亲缘优势。第三,有利于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内各种养老资源。

随着当前社会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发展社区养老,既是满足老人就近养老愿望的现实需求,也是为家庭解除了后顾之忧,更是基层政府破解养老难题的关键所在。

主持人:既然社区养老有这么多优势,又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一种养老方式,我们朝阳路街道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李飞霞)答:社区养老作为离老百姓最近的一种养老方式,也是我们当前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朝阳路街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目前,街道共建成老年互助幸福院5个,日间照料中心1个,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服务。

(段彦飞)答:与此同时,我们在围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区养老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构建起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尤其是流水沟村康养中心建成后,满足了该村全体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提升了街道养老服务体系的层次和服务能力,也为各村下一步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做出了榜样、树立了标杆。

主持人:我们了解到,在去年重阳节的时候,流水沟村康养中心正式揭牌入住,能否介绍一下流水村康养中心的具体情况呢?

(尤双财)答:流水沟村位于榆林南郊,与开发区一河之隔,是典型的城中村,户籍人口1080人,党员62人。村风文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流水沟的今天,凝聚着老一辈人打拼的心血和汗水。与其给老人发钱,不如给老人一个安详的晚年,要真正为老人的生活考虑。

近年来,我们村在加快土地整合步伐,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将养老事业作为推进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投资4500万元建设了流水沟村康养中心,目前全村84名66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正式入住。

流水沟村康养中心占地1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700平方米,共有公寓72套,统一配备全套家具、家电和厨房用具等,物业、餐厅、卫生室、多功能室等设施齐全,可以让老人们真正做到“拎包住入”,每个老人每日仅象征性收费五元。我们还在康养中心的每间公寓内配备了相适应的安全设施设备,每间卧室、客厅、卫生间都有紧急求助系统,如果接到求助信息,医护人员将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全力保障老年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的康养中心就是要按照高标准,为老人们打造出一个幸福家园。

主持人:听完尤书记的介绍,想必很多网友都非常羡慕。流水沟村康养中心是朝阳路街道在社区养老方面做出的积极探索,这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尊老敬老情怀,给社会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对于养老服务工作,街道下一步还有什么安排和计划?

(李飞霞)答: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下一步,朝阳路街道将在区委区政府、各级各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秉承服务居民、造福百姓的理念,充分挖掘有利条件,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管理规范、服务优良的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段彦飞)答:朝阳路街道还将以流水沟村康养中心为标杆,争取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子如杏焉、三岔湾等继续建设一批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着力推动辖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周全、贴心的高质量服务,不断增强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主持人: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榆阳区常住人口96.76万人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17余万人,占11.55%。通过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分享一下如何做好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

(段彦飞)答:在这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历史性机遇,以及“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窗口期,要做好新时代养老服务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党建引领是前提。要建立基层党委定期研究养老工作制度,在工作进展、考核机制等方面体现“党建元素”。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高质量发展考评的关键性、引领性指标,将“党建+养老服务”工作纳入党委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等。在流水沟村康养中心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就成立了党支部,明确支部职责,发挥组织生活和思想工作作用,以党建引领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政策支持是基础。养老服务工作不能唱“独角戏”,政府要搭好台子,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要制定出台规范标准,如机构管理办法、服务标准等,对养老设施的设立条件、建设规范、服务标准、内外部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加以规范;政府要给予稳定财政补贴,将养老服务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设立专项补助资金,同时鼓励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养老领域。更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增加村庄集体经济收入,进而通过再分配方式充实村级养老资金。要探索建立养老组织等级评估机制,第三方和村“两委”共同参与评估,达标后方可承接养老服务供给。

三、因地制宜是抓手。党委、政府是推行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者,是民政部门与具体村组的沟通桥梁。通过榜样与标杆,基层政府要探索养老服务中心连锁运营,设立村级连锁服务点,形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延展模式,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在村级层面,要发挥村组落实力量,引导村组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精细实”。着力改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环境,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服务设施。

四、解放思想是核心。养老服务工作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不断普及,智慧养老模式正在成为未来养老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为了让居家老人足不出户就能通过互联网享受到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的养老服务,基层政府还要计划建立智慧康养平台,通过养老服务大数据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努力使老年人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安享稳稳的美好与幸福。

主持人:养老服务工作已成为社会治理和地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新时代的养老服务工作也必须要有新思路,朝阳路街道以扎实的作风、务实的举措、发展的思想,开创了榆阳区养老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好的,感谢段主任、李主任、尤书记做客我们的节目,本期访谈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