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610802016083429X/2022-00067 | [ 主题分类 ] | 其他 |
---|---|---|---|
[ 发布机构 ] | 榆林市榆阳区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 | [ 发文日期 ] | 2022-09-19 |
[ 效力状态 ] | 有效 | [ 文 号 ] | |
[ 名 称 ] | 老城故事丨致敬吾乡图画王——王军余 |
王军余(1881-1969),榆林人,清末贡生。王军余生于商贾之家,继承祖业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同学张季鸾认为王军余天资聪慧,才华超群,应该有更广阔的前途,于是极力劝他赴日留学。王军余听从张季鸾建议前往日本,在当地同文书院学习美术,期间,经张季鸾介绍,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的王军余在西安创办了一所美术学校并担任校长,正式开启了他在教育界30余年的服务生涯。在这期间,他积极提倡革新艺术,为陕西省培养出大批美术人才。
除了教育界,王军余在政界也是功绩斐然。他先后担任清涧县县长、榆林县临时参议会副议长等职,为政清廉。《清涧县志》中记载道:民国县长王军余,督民加宽九里山道路,沿山根开辟通往绥德捷径,并在乡镇各高小增筑讲堂六七座,受到省政府嘉奖。交卸时,县民赠万人伞,送者塞途。
“九·一八”事变后,王军余虽然没有上前线杀敌,但他用独居匠心的思维、诙谐幽默的漫画体裁以及一幅幅饱含热血的配图与诗作,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残酷暴行,号召中华儿女奋起反抗。创作《国难漫画》、《血光漫画》漫画两集,约100余幅。他曾多次分赴各地巡回展出,激发民心士气。其作品曾得到徐悲鸿、马占山等人的高度评价。于右任先生更是忍不住赋诗相赠:“致敬吾乡图画王,曾挥大笔救危亡。热情漫画人人爱,通俗新诗句句香。憔悴山河天欲泪,纵横风雨血生光。还期再造神州日,白首同临旧战场。”王军余还多次致书日本同学,揭露军国主义侵华罪行,呼吁他们识破政府的反动宣传,切勿参加侵华行动。其《国仇》诗云:“生逢板荡复何求,伏剑冲锋报国仇。莫谓吾侪须发白,精诚可断敌人头!”豪情壮志,跃然纸上。
抗战胜利后,王军余还亲自设计领导修建了榆林莲花池抗战胜利纪念碑。提醒国人牢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此外,王军余在文学方面也是造诣颇深,其生平著作有《榆林地方简志》、《榆阳文化概观》、《榆阳见闻录》,诗集《浅吟纪实》及小说《聊斋新志》、《奇闻觉世》等。毫不夸张地说,王军余就是榆林文化的一本活字典。
王军余晚年尤善养生之道,并总结出“人生福寿,全靠自修,如得其道,则人人皆可企及”的道理。1969年3月11日,王军余善终,享年89岁。
目前,榆林漫画界不乏后起之秀,但开先河者,当属王军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