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建议征集不仅是倾听民声的渠道,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点。今年以来,崇文路街道学院社区深刻把握和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以建立全省人民建议征集试点市为契机,着力在建机制、拓阵地、促转化上创新实践,将人民建议征集工作融入基层治理全链条,构建起“民意直达、民智汇聚、民生改善”的治理闭环。
一、建机制,让意见征集有章可循。一是完善两级调研机制。由党工委书记等主要领导走访9个社区99个网格,全面掌握片区基础设施、资源禀赋及工作短板,以此制定社区年度工作计划。同时,挂片领导和社区相关人员深入居民家中,广泛了解居民对党委政府的期望与需求。二是改进意见收集方式。摒弃“单一意见箱”模式,通过“三深入”精准征集。深入一线入户访,组织“五级五长”等分组包片,开展“敲门行动”,记录居民多方面诉求;深入群体开座谈,针对老旧片区等召开议事会、座谈会,邀请居民直述问题;深入场景查隐患,联合各职能部门、“双报到”党组织、社会组织等赴重点区域,通过“实地体验+居民访谈”线上+线下确认诉求细节,精准对接需求,实现多方联动、优势互补、多方参与、整体联动。
二、拓阵地,让力量持续汇聚。治理效能的释放离不开阵地支撑。学院社区在拓展社区便民服务阵地的同时,不断完善人民意见征集多元阵地体系,激发社会各界和群众参与度。一是构建“日常+专项”“线上+线下”“统筹+联动”的三维征集网络,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民意无缝衔接。日常与专项征集依托“小院管家”“凉亭协商”“巷道议事”等基层议事方式,让群众在轻松氛围中吐露心声。线上,通过“慧享崇文”和五级五长微信群收集建议102条,实现“指尖建言”随时可达;线下,推进征集网格建设,在社区人大联络站、便民服务大厅、先锋驿站、值班室、物业服务公司、小区门房等场所设置意见征集点,推动人民建议征集全覆盖。二是打造“特邀建议人+直报点+社会动员”多元阵地体系。利用榆林大学名师宣讲团、小喇叭宣传队、社会组织、银发宣传队伍等,在社区新时代“讲习所”开展培训7场,让“建言献策”从“政府号召”变为“群众自觉”。让服务阵地串联起政府、社会、群众各方力量,构建起“人人有责、人人尽责”和“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治理共同体。
三、促转化,让好事办进心坎。建议的生命力在于从“纸上”落到“地上”。学院社区构建 “发布、受理、筛选、调研、会商、转化” 全流程闭环办理机制,同步探索人民建议六种转化落实路径。将具体建议作为制定惠民便民举措、改进党政工作、形成人大代表建议与政协提案的重要参考,切实保障建议有去处、能落地,推动民意高效转化。通过梳理人民意见建议,紧盯民生需求,针对“为就业群体解决‘吃穿住行’需求”的建议,让城市温度直抵人心,今年以来,开通了崇文路西口地下通道,安装了聚财巷口预约式红绿灯,建设了先锋驿站,新增社区门前停车位63个,设置便民疏导点7处;新建小区活动站点2个、公共卫生间3处、增设小区充电桩21个,消除电路安全隐患12处,疏通消防通道6处、覆盖绿植3处。一批群众可感知、可受益的实事项目相继落地,真正实现了“建议落地有声、治理回应有力”,彰显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