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鱼河峁镇鱼河峁村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将2000余亩盐碱地、小块地整合改造成2800亩集中连片、设施配套、可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昔日的盐碱地、撂荒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黄金地”。目前全村水稻种植达1200亩,其中728亩采用“稻蟹共生”生态种养模式,并配套建设了稻米精深加工厂,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产业链延伸。

为推动资源共享和产业共兴,充分发挥各领域党建优势,7月24日,鱼河峁镇正式成立水稻产业联合党支部并召开第一次联席会议。该党支部由鱼河峁村党支部书记谢卫卫担任书记、鱼河峁镇副镇长高林雄任副书记,委员涵盖农业专家、技术骨干、经营主体代表等多方力量,包括榆阳区补浪河绿兴农业育苗专家、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榆阳区杨妞子家庭农场负责人、鱼河峁村部分种植大户及“头雁”。
联合党支部的成立,标志着鱼河峁镇在探索“五链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新模式上迈出关键一步。通过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让农民富在产业链上,有效整合了分散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党建资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组织动能。

镇党委书记高强指出,联合党支部要深化“党支部+合作社+种植大户+龙头企业+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五方联动模式,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通过合作社统筹生产要素,育苗基地保障稻苗质量、种植大户示范引领、“头雁”带动市场开拓、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供技术护航,构建“育、产、研、推”一体化融合链条,实现信息互通、技术共享、风险共担,推动水稻产业提质增效。
会上,联合党支部书记谢卫卫、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专家边永盛、绿兴农业负责人姬荣利、种植大户代表分别进行了表态发言,并就水稻种植技术、产业发展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明确,联合党支部下一步将重点推进烘干厂建设和“鱼河峁大米”商标注册工作,以“党建联合体”为纽带,聚焦发展短板弱项,充分发挥各方资源优势,增强水稻产业聚合力,提升水稻产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