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宇路街道航宇路社区联合榆林市第二十七小学开展“拒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主题宣讲活动

近日,航宇路街道航宇路社区联合榆林市第二十七小学、榆林青禾社工在校园报告厅举办“拒绝校园欺凌 共建和谐校园”主题宣讲活动。本次活动以“家校社协同育人”为核心理念,通过知识普及、情景模拟、多方联动等形式,强化学生法治意识,构建平安校园环境。

    一、明确定义与危害

榆林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副教授张利受邀担任主讲,从专业视角系统阐释校园欺凌的定义与危害,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校园欺凌的危害,结合情景剧《拒绝沉默》还原欺凌场景,引导学生识别并勇敢抵制欺凌行为,现场还设置互动问答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正确应对策略,现场气氛热烈。

二、分角色行动指南

宣讲创新采用“角色赋能”模式,针对不同群体提出差异化行动指南:

受害者支持:建立“三步求助机制”(即时记录证据→联系信任成人→寻求专业帮助),强调心理重建的重要。

旁观者转化:倡导“安全介入法”(非对抗性劝阻→事后报告→情感支持),设立“反欺凌观察员”学生岗位。

家长协同:提出“四维沟通法”(日常观察→情绪疏导→家校联动→榜样示范),建立每周家庭沟通日制度。

三、强化责任担当

家庭、学校与社区可通过建立“预防-教育-干预”协同机制,形成反校园欺凌合力。家庭层面,通过家长学校、线上沟通平台普及欺凌识别与应对知识,引导家长关注子女心理动态并建立良好家风;学校层面,联合社区、妇联、社工组织及公安部门开展普法讲座、情景模拟培训,将法律知识与真实案例融入课程,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社区层面,整合心理咨询师、民警等资源,对涉事学生实施心理干预与行为矫正,并通过社区宣传栏、家长信等渠道扩大教育覆盖面。三方通过信息共享、定期联席会商实现动态联防,构建“法治教育+家校监督+社会支持”的全链条防护体系。

活动结束后,90%以上学生表示掌握了应对欺凌的方法,家长对“协同育人”模式高度认可。航宇路社区党支部书记强调,此次活动是落实“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的重要实践,后续将联合教育部门、社会组织,探索建立欺凌预防长效机制,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