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维护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统计部门根据民政部门对行政建制的调整情况和实地勘查情况,依据编码规则,定期在系统平台上进行维护。行政区划代码的使用几乎贯穿了所有的统计调查(包括年报统计、定期报表、普查和专项调查等)、数据处理、信息发布和资料开发的全过程。
一、统计用城乡区划代码维护工作作用举足轻重
统计上使用的行政区划代码是被调查单位(企业)所在行政区域的标识,在数据填报、录入、上报、审核、汇总等多个环节起到重要作用;是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等大型普查划分调查区和调查小区的重要标准;是反映区域经济的分类标准;是推广数据联网直报的关键;是统计部门向政府和社会提供统计信息的得力助手;是准确评价城镇化水平,合理规划城乡布局、统筹城乡发展,制定和修订有关城乡发展法律法规、规划和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维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概念知识多杂广,基层人员难专职
城乡划分工作涉及到“区划码”、“城乡属性码”的两码编制,而“区划码”中还涉及到类似乡镇、类似村居、虚拟村居等概念,城乡码中又涉及到“城乡分类码”自动生成方式,普通连接、空隙连接、建设用地、非建设用地等众多概念,“两码”系统操作平台中还涉及到拆分、合并、批量替换、备注项维护等理解,涉及到的知识点多、杂、广,而目前从事城乡划分工作的人员不稳定,导致对业务不精通。
(二)间隔期长上报短,核对核查压力大
目前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工作每年一次,间隔周期较长,对常规统计工作会产生一定滞后影响。一方面,业务知识与操作流程容易生疏遗忘导致很多概念混淆,基本上每次开展城乡划分变更调查上报工作都需重头再次强化培训。另一方面,城乡划分工作上报时间紧,短时间内完成资料的核对和实地核查,工作压力较大。
(三)系统滞后稳定弱,工作效率难提升
目前统计自带的影像图系统,在使用中,经常出现加载缓慢、打开卡顿等问题,使用率低。导致县区主要采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等第三方影像图系统辅助工作,造成统计影像图系统的资源浪费。
同时,影像图系统的地图更新存在延后情况,发现很多在影像图,比如:百度、谷歌、高德中显示为农田的区域,经过实际走访核实,发现农田区域早已经盖起了住宅区等建筑物,但这些更新并未体现在影像图中,影像图的准确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对做好统计用城乡区划代码库维护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科室建制,推进专人负责制。
完善建立专业科室,配置合理人员,推进城乡划分工作的专人负责制,增强人员稳定性,强化人员对城乡工作的理解以及熟练度的掌握。
(二)加强部门联动,变更文献的收集要及时。
民政部门、统计部门要加强联动,每年进行一次年度数据比对。县级民政部门应及时提供完整的名录数据,包括乡级单位个数、名称和村级单位个数、名称以及本年度村(居)合并、拆分、更名等区划调整文件。统计局与民政局应定期开展业务沟通,收集调查期的区划变更依据以及民政部门最新名录库,尽可能的确保部门间数据的衔接和匹配,并将民政部门数据纳入数据采集平台系统。
(三)研究创新培训,探索新教学模式。
城乡划分工作专业性较强,又涉及到为各种普查、统计调查提供统计标准,任务重,要求高,每年城乡划分工作从发文部署、业务培训、数据上报、质量管控与抽查,整个时间一般不超过20-30个工作日,时间紧,导致城乡划分工作很难做细、做牢、做实。因此,可以考虑放宽时间,将城乡划分工作的培训进行常态化,定期开展,避免统计人员生疏遗忘,提高熟练度,从而保障城乡划分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标准。另一方面,也可以积极探索理论学习与现场培训、实地教学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深统计人员对于城乡划分工作相关概念和系统的理解,再通过组织一次实地踏勘、利用城镇建设中的一些实物图例进行视频拍摄教程的制作等方式,优化教学思路和方式,确保城乡划分人员概念清晰、业务熟悉、工作有力。